五行八卦是什么?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是中国古代人民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门神奇之学,它包罗万象,贯穿古今,是研究易经的理论基础。八卦和五行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易学不可分割的两部分。那么,五行八卦是什么关系呢?八卦源于五行,“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说的就是这个关系。易经八卦中的每一卦均由三条线组成,三条线有阴阳之分(阳爻为“—”,阴爻为"--"),三线组合就有八种形式,这就是八卦。八卦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八卦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八卦学说就是一整套的阴阳变易系统(亦称象数系统)。
八卦的次序,各有不同。伏羲八卦按阴阳奇偶之数,以乾南坤北为正位,震一、坎二、艮三、坤四为阳数次序,巽七、离九、兑八、乾六为阴数次序;文王八卦按六十四卦次序,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分别取其初爻、二爻、、、、、、、、、、、、至未爻而为八卦,乾居西北,坤居西南,余卦次序相应为震、坎、艮、兑、离、巽,又称后天八卦。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取象、取义不尽同。
古人认为,一切的自然现象,都可以从这八个卦的卦象、卦德中引申出来。为了以简驭繁,古人很早就总结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原则,概括出各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然后用象征的方法推广运用于同类以及相关的事物。例如,乾卦三爻全刚,象天,据为父、龙、马、金革、寒、冰、大赤、良马、疾进度。又如,坎卦象水,进而以水的流注曲折引申到同类的其它事物,据为耳目、寇、心、奸、月、桎梏,等等。八卦除了象征事物的实体外,还象征着无形的抽象物。例如,震为“动”,为“生”,为“起”,巽为“入”,为“伏”;兑为“说”,为“毁折”,为“附决”,为“少女”;乾为“健”,为“首”,为“君”,为“父”;坤为“顺”,为“腹”,为“母”,为“众”;艮为“止”,为“门阙”,为“山”,为“手”;坎为“陷”,为“心”,为“耳目”,为“水”;离为“丽”,为“目”,为“火”,为“日”。
卦象确定以后,又进而根据自然现象和社会人事的发展变化,根据各卦本身的位置关系和彼此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了各卦的卦德。这些卦德,有些就是从实体属性引申出来,有些从位置关系引申出来。例如,乾卦在南,为老阳之极,其德为“健”、为“始”、为“大”;坤卦在北,为至阴之本,万物所成,其德为“顺”、为“母”、为“承”、为“厚”;震东长男,发生之象,其德为“动”、为“起”;坎卦位居中男,其德为“陷”、为“险”,等等。
由于这些象征和推测都是十分抽象的、带有很大猜测性的,为了进一步加以说明,又给各卦配写了卦辞和爻题。此外,还用“吉”、“凶”、“悔”、“吝”等来断定事情的成败。
易经中的八卦是研究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