瀞属于五行属什么?
在我国古代人看来,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构成的,这五种物质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称为“五行”。五行即五材,在《管子》中,称“水、火、土、金、木”为五大之材,称“五行”。《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有五行之官”杜预注:五行:木火金水土。《尚书·甘誓》:“五行:(播时百谷)”,即五种谷物。
“五行”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尚书·洪范》。文中称五种物质元素为“五行”,并提出了五行的特性及相生相克等问题。(“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此为五行生五味说:“水曰润下……土爰稼穑”则是对五行特性最早的论述。文中还讲到,“水曰润下”而“火曰炎上”,“润”与“炎”相克,“下”与“上”相敌对,所以水克火;“木曰曲直”,“金曰从革”。曲直则向上进取,金属易为锻压而作各种器具,表明金能削克木,所以木克金;至于“火能铄金”故火克金,“金能行水”,而“土又能制水”,故“土能胜水”(《周易正论》卷一)。这是“相克”;而五行相生则是,“木受金而能生火,火得水而能生土,土得火而能生金,金得土而能生水,水受木而能生木。”(《周易正论》卷一)。相生相克是相互的,生中有克,克内有生,即所谓“物生有两”,生克是五行运动变化的内在机转)
后来,五行说经过邹衍的改造,成为一种解释宇宙万物生成发展的哲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