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激励的股份从哪来?
这个需要分情况讨论,如果是一般意义上的员工持股计划(ESOP),那么这部分被持有的股份来自于公司融资后的资本公积(一般是溢价部分),而融资后形成的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都属于公司的产权性质资产;而如果股权激励计划中涉及到上市公司股份的限制性股票,则来源于上市公司股权储备资金,实际上也是属于上市公司的产权性质资产。
但是,这两种方式获得的股份都是对公司的增益,本质上都不影响公司作为所有权的主体地位。 然而,如果企业实施的是期权模式,这时候涉及企业外部人员参与公司所有权分配的问题(行权时),就涉及到一个权利转换的问题——期权持有者行权要求公司增发新的股份以弥补其因行权带来的损失,而公司由于股本的扩增导致财产权益相应增加,但这部分财产的增加并不表现为现金或等价物。这时增加的股票来源可以是公司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筹得资金然后增资扩股,也可以是将未来可能实现的收益暂时摊薄,还可以是减少盈余积累直接动用未分配利润。但如果是将未来的期望收益提前兑现的话,一方面会使企业现在的经营压力加大,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企业日后对激励对象缺乏吸引力。
所以企业实施期权的模式,对于股份的来源并不存在本质上的限制。 但现实中有很多企业并没有那么规范,很多时候只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那么这时就会出现股份激励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即老板会擅自挪用公司资产或是将原本应该给员工的股票奖励给自己或者亲友,从而损害了员工的利益。因此对于股份的来源企业应当做到清晰、透明,以免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难以控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