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有哪些风险?
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由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发生阶段性变化而导致基金无法按照原定计划进行运作,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目前我国私募基金的法规体系尚不健全,政策监管的灵活性导致执行中的不确定性,这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不能预见并避免的市场波动而给基金带来的经济损失。目前主要的投资产品如股票和债券都具有一定的价格波动性,在基金运作过程中,如果投资决策出现失误或无法有效规避市场波动,都将有可能造成基金资产价值的损失。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融资方或者交易对手违约使得基金财产受到损失的风险。现阶段国内私募基金的主要信用风险来源于企业债。随着市场的深入发展和完善,信用风险会进一步显现。对于管理人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基金无法以合适的价格卖出,从而造成的价值损失风险。通常发生在需要及时资金的情况之下,比如面临强制平仓的情形之时。因为资金需求急且金额不确定,因此给资金提供方支付的费用相对较高,增加了基金的运行成本,削弱了基金的获利能力。
5、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由于内部控制失灵或者是工作人员失误给基金带来的损失。主要包括系统风险、操作失误和内部人员不法行为等几个方面。对私募基金来说由于其规模一般较小,运作更灵活,更容易出现内部人员的违法和违规操作。
在基金管理人、托管人发生主体灭失危机的情形下,基金财产的归属和处置会因为契约条款、法律规定的阙如而引发纠纷。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保护制度建设,除了针对私募基金的特性构建保护条款外,还必须将现行基金法律制度中的强制性规范在私募基金的契约中保留,以保证在类似主体灭失的情形下能够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一、募集中的风险
募集过程中的欺诈风险以及非公开募集基金被异化为公开募集的风险,这既是私募基金投资者权益受侵害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也是私募基金区别于公募基金需要特别加以防范的风险。在募集过程中,对投资者适当性的强调、对委托募集适用的限定以及募集过程全程录音录像,都是为了防范募集中的欺诈风险。
二、投资经营中的风险
投资经营过程中,基金管理人、投资顾问“老鼠仓”交易和混同操作的风险比较突出,这往往会导致私募基金财产的外流以及投资决策的扭曲。在投资经营过程中,禁止不公平对待不同基金财产、禁止从事内幕交易、操纵交易及不当关联交易、规范对基金财产自融的决策和披露程序,都是为了防范投资经营中的操作风险。
三、基金清算中的风险
基金清算过程最需要防范的风险就是基金管理人“人去楼空”给基金财产带来灭失风险,因此,强调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的清算义务及其后果,保留清算组提起破产程序的权利,都是为了防止在管理人严重失信的情况下投资者落得个“钱货两空”的凄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