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属五行是什么?
“五行的第一行”这个提法本身就不正确,应该称之为“五行之始”或“五行之首”。 这个问题涉及中国古代哲学中“气”的概念,以及由此而来的关于宇宙起源的说法。 在道教与中医的理论体系中,世界由阴阳二气交媾化生,也就是说宇宙之初是混沌状态,这混沌状态用现代科学的术语来讲就是“真空”(无物质),但其中含有一股巨大的能量,称为“元阳”、“真阳”、“太极”等等,这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对“场”的概念的认识。由于混沌状态是没有物质的,因此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无法理解它的存在形式。
但是古人认为混沌之中有生气在流动,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生气即是运动着的阴阳二气,它们相互交融,彼此化生。 第一行就是这混沌之中运动的最初的一股阳气,用现在的话来说,它就是最初的引力波。
引力的本质即是一种量子化的、高度密集且不可分割的能量,它以波的形式传播。那么可以说,引力波的存在证明了我们生活在由阴阳二气所构成的混沌世界中,而地球运行于混沌世界的中心。 古人虽然没有明确的引力概念,但他们已经注意到了地心引力作用下的地球自转和公转,因此提出了阴阳二气的存在。
在易经中,把天地万物分为五类,称为五行,这就是木、火、土、金、水这五类物质或其现象。按五者的特征,古人有各种推论。他们把一年分为五季,即孟春、季春为木,夏季为火,四季夏、季秋是金,冬季为水,中央为土。他们又把十二个月分属五行,使五行不各自孤立,各季有三个生辰,三者相互有生有克。五者的生克关系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克的关系则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属相有十二个,五行有五个,五个五行寄生在十二个属相上。每一个生肖年属某五行,每一年的地支属另一个五行,一个人的出生年份,必是一个属十二生肖的年份和一个地支的结合,比如甲子年,甲为木,子为水,就是木和水的组合。
把十二属相和五行对照是这样的(这里用十二地支代替十二生肖表示):子(鼠)、午(马)属火;寅(虎)、巳(蛇)、未(羊)、申(猴)属土;丑(牛)、辰(龙)、戌(狗)、亥(猪)属金;卯(兔)属木。而月支、日支、时支也和年一样,由五行支配:
年(甲)木+月(子)水=合
用生辰八字的八个字中的五行,看“合”的(相生的、化合的),看生克制化的平衡关系来论人的命运。当然,这其中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