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怎么实现城市化?

赫诗冬赫诗冬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提一个可能非常极端的想法。在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50年内),完全不可能出现一个类似于拉斯维加斯这样的城市。 中国的人口太多太集中了。中国的土地制度又是非常独特的。 所以从根本上说,中国就不可能像美国那样通过零和博弈的思维去想着怎么“开发”荒漠之地来建新城。因为中国人多啊,你多建一栋房子,就意味着有人无家可归。你多盖一亩工厂,就意味着有别人无活可干。 你看美国那边西进运动的时候,那一路都是开荒拓土,无所不用其极,哪怕把印第安人赶尽杀绝也在所不惜,就为了能多占地盘。

而中国这边呢,我们连自己的乡下人都管不住,让他跑到城里来找工作,结果还成了政府的负担。 不是说没有这样一个政策:只要你在城里有套房子,你就可以把农村老家的地给注销掉。而是说,这个政策下面毫无执行力可言。农民们甚至都找不到具体是哪位领导签了这份合同,更不用说追究这位领导的责任了。

所以在我看来,国内那些城市规划的文章简直就是在瞎扯。 中国的问题就是政府无能,治理低效。这种程度的事情都搞不清楚,还谈什么规划。 我很怀疑在这个问题下认真答题的人到底有多少真的懂什么是经济?什么城市管理?他们连基本的逻辑都不明白。

宇文彩可宇文彩可优质答主

在过去几十年中,“城市化”成为一个流行的概念,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口中得到了广泛的回应。它之所以流行,不仅因为中国正处在现代化过程中一个需要加快城市化的阶段,而且与人们对“现代化”路径的理解有关。城市化已经和现代化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人们普遍认为,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基本方面和主要特征,只有实现了城市化,现代化才算完成。

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农业社会转为非农业社会的过程。其主要标志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人口的分布越来越集中于城镇;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农业经济转化为非农业经济;农民向市民转化。

上述的城市化理解是从客观物质层面而言,并未涉及社会制度等文化层面。事实上,现代化意义上的城市化还应包括社会制度因素,即从农业社会所通行的宗法等前现代制度转为适应现代工业社会的新的社会制度,例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在有些分析中,强调城市化的制度障碍的作用,即在此意义上。

在发达国家,上述城市化过程基本已经完成,城市化的重心已经转移到城市发展的质量改善上。这些国家一般将城市化(Urbanization)叫做“都市化”(Urbanization),是适应城市发展趋势的反映。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有70%左右的人口在城市生活时,该国家或者地区为“发达的都市社会”。

在多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还处于早期或者中期阶段。例如,在亚洲,1950年印度的城市化水平为17%,斯里兰卡为21.4%,泰国为13%。20世纪50年代中期,土耳其、巴西的城市化水平也只有30%。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有悠久农业历史的农业大国。城市人口与城市土地的比重大致与亚洲其他国家相似,但在城市人口总的比重上却要高得多,例如,晚清时期中国城市化水平为10%,与印度在同一水平上。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城市化进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