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是五行代表什么?
“子”是地支,属壬癸水中; “丑”是艮宫,属辛癸金中; “寅”是卯木之中; “卯”是乙木,甲卯同根; “辰”是戊土,为阳土; “巳”是丙火,庚金辛金生于其中; “午”是丁火; “未”是己土,阴土; “申”是庚金属阳金; “酉”是辛金属阴金; “戌”是燥土,辛金壬水生于其中; “亥”是癸水,壬亥同源; “子”是坎宫,属壬癸水; “丑”是艮宫,属艮坤之火。
简单地说吧! 子(鼠)——属阳水 丑(牛)----属阴土
寅(虎)————属阳木 卯(兔)———属阴木
辰(龙)————属阳土 巳(蛇)———属阴火
午(马)”————属阳火 未(羊)——属阴土
申(猴)————属阳金 酉(鸡)——属阴金
戌(狗)————属阳土 亥(猪)—属阴水
至于你说的那个字,我认为它是表示阴阳五行生克的记号,如: 明(日)月。就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生成光明的象形符号。
火(二),指阴阳相克而形成的火。 水(一),指阴阳相生而产生的润下之意。 山(三),指阳盛阴虚而生出来的山。 金(四),指金水相生而出金的象征。 泽(水)月。指的是阴阳相和而有雨露之利的形象。 大海 (水),这个简单了,大海之浩瀚无涯,无穷无尽,象征万物皆有所成。
还有,雨(水)风,云(水)山等,很多很多。
木、火、土、金、水,这是中国古代的五行思想。五行思想是中国古代朴素而智慧的世界观、方法论。它认为,宇宙自然间的一切事物,无论是天上人间,还是自然社会,其存在形式和规律总括为五种不同的元素——这五种元素又被称为“五材”,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从而推动世界的运动与变化,使得万物繁衍生息,使社会前进发展。
木、火、土、金、水五行思想认为世界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构成的。它们是在不断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生”一“长”一“化”一“收”一“藏”,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空间。
五行思想认为万物都可以按照五材的特性,用五种不同的性质、形态、功能和规律来指称、说明和归类。比如,颜色有五彩:青、赤、黄、白、黑。五色对应着五脏:肝、心、脾、肺、肾;情志有五志:喜、怒、忧、思、恐;五内有五官:目、舌、口、鼻、耳。
五行思想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生”指“生成、产生”之意;“克”指“克制、制约”之意。相生的次序为木→火→土→金→水→木,以此而构成循环相生的关系,所以也称“五行循环”;相克的次序为木→土→水→火→金→木,后一行制约着前一行,依次相克,所以也称“五行制约”。五行相生相克、制约平衡的规律,构成了五行运动变化和关系的准则。宇宙万物在五行学说中有着极为广阔的外延,它们不断地运动变化,又不断作用于宇宙环境,使整个世界处在相生相克、制约平衡的原则下繁衍生存,发展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