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字五行属木?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的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及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说:“金木水火土,更相待而更相成。色各有不同,故云‘行’也。”这是说五行的特性是“生生之道”(生生不息);“生”和“成”是一对阴阳范畴,相生表示其运动的趋向性为“生长”“发育”与“成就”;相克则表示其相对的静止状态为遏抑、约束和制衡。所以有“相生不如相胜”的说法。
古代哲人认为“五行”的生成是这样的:“两两相含结而生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初肇,先有此五气,后生人物。”这个说法在《尚书·洪范》中有记载:“天惟时求宁,允民何祝,生叔封”。周公把“五行”解释为: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日润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从革,士爱稼穑。”这里所说的“五行”是以水、火、木、金、土这五类物质来象征构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并且用“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等抽象概念来说明它们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后来,人们又把五行的特性引申到人事和社会领域中,用以说明各种事物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以及人们对各种事情的感知、判断方式,逐渐形成了所谓的“五行学说”。 在中医里面也有“五行”的内容。
根据中医的理论体系,“气”属于宇宙方物的本质,它具有运动变化、生生不息的特性。人体是由精微的气构成的有机整体,气的运动变化表现为不同的形态。中医学用自然界五色——青赤黄白黑分别对应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来象征气的运动形态的不同特征,并用来描述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演变过程。这就是中医常说的“五志”中的“怒”“喜”“思”“忧”,它们分别对应着五行的“木”、“火”、“土”、“金”。 中医里的“木”主生发,具有条达舒畅的特性,因此,“木”代表的情绪特点是主动、活泼;“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因此,“火”所代表的情感特点是热烈而外向;“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征,因此,“土”所对应的情志是宽容平和;“金”具有肃杀清冷的特性,因此,“金”所对应的情致表现是严肃、刚毅;“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因而其所对应的情绪特点是冷静、柔和。